北京旅遊日誌Day5(2013/04/17)
北京5日遊即將結束,睡眼惺忡中起床仍感睡意,不習慣床鋪太軟枕頭太多的豪華寢具,輾轉一夜無法熟睡,對我來說睡眠品質是旅遊滿意的關鍵項目。
Westing 酒店的樓下大廳,格局小了些。
空間不大,裝飾藝術品太多,個人觀感。
瓷房子博物館:中華民國駐國際聯盟代表黃榮良在天津的舊居,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坐落於當時天津法租界的豐領事路(今和平區 赤峰道 72號),黃榮良故居建築面積為4200平方米,原為四層磚木結構法式樓房,有義大利式外廊,原是一座具有折中主義建築風格的法式洋房。2002年,天津粵唯鮮文化產業投資集團總裁張連志買下黃榮良故居並對其外沿進行大規模改造,張連志將其收藏的6億多片以汝、官、哥、定、鈞、元、明、清、青花、粉彩、窯變為主的古瓷片,13000多件古瓷瓶、古瓷盤、古瓷碗、300多尊北魏、北齊、大唐等各個朝代的石雕造像,300多件漢白玉石獅子,300多個明清時代的瓷貓枕和20多噸水晶瑪瑙為黃榮良故居進行修飾。工匠在打造瓷房子的時候,每領取一批瓷片都需作詳細登記。2007年9月3日,瓷房子開業。美國《赫芬頓郵報》因「貼滿瓷片、美倫美奐」將其評選為世界15個設計最為獨特的博物館之一。截止到2008年,瓷房子已經使用了超過7億片的陶瓷片用於裝飾,2008年後這一數字還在增加。2005年,黃榮良故居被列入第二批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其歷史風貌受到法規保護。而該建築的新主張連志在其建築內外裝飾瓷片的行為涉嫌破壞文物並違反《天津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條例》的規定。因此,黃榮良故居改建的瓷房子備受爭議,而張連志對破壞文物的質疑和批評持否認態度。引用維基百科
樓閣一景
景二
室內回旋梯向上拍照。欄杆貼的都是瓷片
木質樓閣無金屬鐵釘構築。
圓明園的遺跡,主人說圓明園重建將歸還國家。
正面遠處為衛生間與盥洗台也都貼滿古瓷,因有人挖走寶物;禁止使用。
名畫貼瓷
張大千作品荷花貼瓷。
由樓上向戶外拍攝景觀。地板剛沖洗推放的都是石雕石碑,每個都是古董。
正面大門影壁以無頭佛像造景,每個佛像都價值連城。
龍身捲曲有china 字型。上方為仿鳥巢體育館造型。
注意看屋頂正上方有一顆紅星為龍頭。
整體觀感,有錢人的文創,拼湊的藝術感,2008京奧熱潮加了一個鳥巢屋頂,花俏熱鬧有餘,質感不足;個人觀感見仁見智。
天津天后宮景點,也是重修已失古味。
天津天后宮始建於元泰定元年(1326年),並於明永樂元年(1403年)重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改稱天后宮。天后宮最初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並舉行酬神演出的場所,後來,天后宮兩側的街道形成商業集市和年貨市場,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寶誕之日,天后宮都會舉行天津皇會,會上會表演龍燈、高蹺和旱船等民俗藝術。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對天津天后宮進行居民動遷、文物修繕和博物館建設,對天津天后宮內的海神天后媽祖、王靈官和四大金剛等神像進行復原。1986年元旦,天津天后宮經過重建重新對外開放。目前,天津民俗博物館將天津天后宮內的配殿闢為民俗展品陳列室。引用維基百科
天后宮邊之文化街,經營文化用品為主,文房四寶、名人字畫、文物古玩,還有老字號的小吃鋪,倘佯期間感受濃濃的天津古味。
文化街道圖
天津知名的楊柳青木版年畫店。 畫中小童亦男亦女。
天津另一知名文化商店"泥人張",老友從天津泥人張帶回一幅武財神關公作品回來,現掛於我辦公室。
賣麵茶的大茶壺,還在冒氣有雕龍的把手,好有Fu!
對面另外一條文化街,都是重新整修用以發展觀光。
人形雕塑,是街頭藝術家拚經濟;賺錢不容易啊!
下午1.50分長榮BR729的飛機回台北,天津濱海機場一景。
機上尚未客滿,早去午回的行程,團費較便宜,視個人旅遊需要吧。
台灣之翼載著我們安全平安回家了。
北京5日旅遊日誌全篇結束,希望能作為你下次選擇北京天津旅遊的參考,留下一禎禎的照片,為日後回憶打開一扇窗口,那一霎那凍結的時間在想甚麼?要表達甚麼?而不管美醜,昨天的照片不會是你今日的記憶,停格的那一刻而是在多年後的味道是愈陳愈香,然後你會發覺自己就在歷史中留轉,尤其是當我看著小學遠足到黑白背景的野柳女王頭照片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