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京旅遊日誌 Day2(2013/04/14)

      氣象報告北京天氣晴,溫度攝氏7~23度,早晚溫差真的很大,空氣乾燥,昨日一天下來鼻孔有不舒服的感覺,作為一個地球公民還真要有鐵打的身體適應不同國家的氣候型態,所幸一夜好眠,一早起床精神狀況如常,掀開窗簾飯店後方中央電視台CCTV映入眼簾。

20130414北京行001

 

     黎明晨曦下像似大褲衩造型的大樓更顯前衛科幻,2004年9月用50億人民幣預算建造,2007年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世界10大建築奇蹟。

20130414北京行138

      飯店房間一景,寬敞乾淨舒適,電視可以看到台灣很少看到非邦交國家之要聞,整體世界觀的培養台灣顯得落後,無線網路僅免費供應樓下大廳公共區,室內有線無線網路皆須付費。

20130415北京行005  

     早餐後方有時間仔細溜覽飯店,大廳挑高金碧輝煌,大理石鋪陳地面光可鑑人,櫃台位於進入大門左側,右側作為接待門廳與 COFFE SHOP,整體裝飾朱紅金黃tone調,有皇宮貴族豪奢之風。

day2   

     今天的旅遊行程圖,重頭戲在紫禁城,導遊說北京城旅遊就是要靠自己的一雙腿,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走路。  

      頤和園是今天第一個景點,位於紫禁城西北方15公里,我們是從正門東宮門入口處進入參觀,坐西朝東,門票30元人民幣,門口兩座銅獅雕工精美,當日(星期天)人潮眾多幾乎無拍照立身之地。

20130414北京行007-1

 東宮門中間門檐下掛著光緒親題"頤和園"三大字。

頤和園雙龍戲珠  

入口階梯雲龍石雕雙龍戲珠,為圓明園遭八國聯軍焚毀成為廢墟後整建頤和園時移入。

 

頤和園圖1  

        頤和園面積廣闊,約290公頃是一座巨大的皇家園林,清末慈禧&光緒作為紫禁城以外的坐朝聽政並結合皇家生活起居之行宮御苑,最早清乾隆為慶母60大壽仿江南園林山水結合自然地形所造稱為"清漪園"光緒年間慈禧還政後為頤養天年,以光緒名義下令挪用海軍經費重建改名"頤和園",戊戍變法維新失敗的光緒被軟禁於此,1953年作為公園對外開放,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內部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兩大景觀區,我們僅參觀了一小部分,如上圖紅色路線

 20130414北京行009 

    東宮門入為仁壽殿,眼前巨石宛若額頭突出彎腰拱手之南極仙翁圖像,稱為壽星石。

20130414北京行013-1

      頤和園為為慈禧太后晚年居所,仁壽殿為其坐朝聽政與接見大臣的地方,門口大臣送的生日禮物龍鳳銅雕硬是把鳳雕置於門口處突顯慈禧女權至上。這張後製移除人物。 

20130414北京行015

     仁壽殿右側前一景

20130414北京行016  

    仁壽殿屋檐之美。

20130414北京行017

      昆明湖與右側萬壽山佛香閣,昆明湖水碧波盪漾約占頤和園面積3/4。

20130414北京行018  

    湖邊走道長者以海綿筆沾水在地面上書寫,大陸多有能人異士閒暇無事自餘也餘人;也是街頭藝人。

20130414北京行021

    園內古柏參天,綠色牌子屬於第二級為少年柏樹。  

20130414北京行022  

     當地導遊小杜,旗人與蒙古後裔,專業與口條一流,其後見到其置入式行銷的功夫,大陸職場競爭激烈,每個人敬業精神遠遠贏過台灣年輕人,小杜是一個見證。

20130414北京行023-1  

玉瀾堂始建於乾隆十五年,後重建,成為皇帝在園中居住的地方;正殿即玉瀾堂,原為一四通八達的穿牆殿,光緒皇帝曾經被囚禁於此,因此殿北方的後門用磚牆砌死,無法從玉瀾堂正門進出。

20130414北京行024

 

前院東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為藕香榭,兩殿的門內亦可見圈禁光緒帝的圍牆(圖中玻璃門後圍牆封堵),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迹。正殿地磚上原有坑窪洞痕,為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泄而成

20130414北京行026 

   園內常見此種植物,枝枒捲曲,初春尚未發芽長葉,不知是否槐樹?

20130414北京行027

      樂壽堂為慈禧太后居住的地方,相傳喜歡玉蘭花香氣,堂內種植古白木蘭花,春天花開茂盛遊客爭相拍照。

20130414北京行030

      頤和園一景"長廊"東起樂壽堂西院,西至石丈亭,長廊長達728米,共273間,1992年金氏紀錄認列為世界最長之長廊,背山面水,長廊上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如張敞畫眉、牛郎織女、張良納履等)、山水花鳥等圖畫,共計一萬七千餘幅。

20130414北京行031  

    長廊外一景。

20130414北京行034  

     萬壽山腰的佛香閣,八角形三層高41米,中國古典建築精品,閣內供有接引佛,為皇室燒香禮佛的地方。

20130414北京行040  

     排雲門一景

20130414北京行042  

     從排雲門收票口處向萬壽山佛香閣拍攝。

20130414北京行043  

    昆明湖邊長廊外回程東宮門沿途景色秀麗。

20130414北京行050

       回到市區北京市規畫展覽館免費參觀,位於天安門長安大街,半圓形銅製品為北京地形地貌示意圖。山形起伏為燕山山脈。

 

20130414北京行044  

     掛於一二樓間之大型北京舊城1949年之時立體地圖,上方金黃色為紫禁城,亮面處為中南海。

20130414北京行048  

      北京市大抵依紫禁城南北中軸線建設開發,2008年京奧體育場鳥巢與水立方即位於北方中中軸線之兩側。

20130414北京行054  

     形似水煮蛋的圓形國家劇院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側人民大會堂後方。

20130414北京行055  

    人民大會堂,中國最高權力中心,國家主席在此處理國政與接見外賓;肅穆森嚴。

20130414北京行059

       天安門坐落在中國北京市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設計者為明代的御用建築匠師蒯祥。天安門始建與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時稱為承天門。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1925年10月10日,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天安門始對民眾開放。1949年10月1日,在這裡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它由此被設計入國徽,並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之一。1961年,天安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引用維基百科)

       從天安門廣場向北拍攝,即將要進入皇城,想想古代皇公大臣晉見皇帝的戒慎恐懼,走著進去躺著回家未可知?現在遊客買了門票就可輕鬆入城不可同日而語。

20130414北京行060  

   天安門廣場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可容納百萬人集會,明成祖朱棣營建北京時(1417年)就有廣場的雛形,1954年拆除中華門(毛主席紀念堂位置)與長安左右門等廊廓街道才有今天規模,成為世界最大城市廣場之一。後方立柱為1958年揭幕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由林薇音設計碑身。碑後方形建物為毛主席紀念堂。

20130414北京行061

      廣場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2003年正式合併國府時代的"國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館藏豐富值得一看列入下次旅遊行程之一。

20130414北京行062  

      廣場前多功能巨大的路燈柱。

20130414北京行064

     進入天安門要經過前面長安街地下道(右側),地下道入口要作安檢。當日有冰島國旗懸掛應該是有領導人來訪,擔心是否紫禁城參觀管制。非民主國家說切就切,稍後不幸而言中。

  

20130414北京行066

       星期天端門前人山人海,是從城外穿越天安門後的下一道門,其形制與天安門完全相同,為五門,中間門皇帝出入,文武百官走邊門;明清時,逢皇帝上朝,百官皆跪於端門,待皇帝召見,方可穿過端門、午門的左門或右門、太和門而入太和殿覲見。

20130414北京行139  

      今天走的路線,進入午門後就開始紫禁城的參觀範圍,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現為故宮博物院的所在地。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

    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四周為寬52米的護城河。城牆高12米,底厚10米,頂厚6米至7米,由52米寬的護城河保護。有四門:正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神武門)。現玄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城牆高9.9米厚8.26米。

    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餘座,清朝乾隆時期有殿宇1800餘座,現存殿宇約2631座;紫禁城各宮殿樣式圖細畫至「寸」,自康熙起雷氏家族代代測量、繪製典藏到民國初年。相傳故宮共有9999.5座屋,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
    故宮在辛亥革命之前被稱為「紫禁城」。它的名字來自「紫微星垣」,中國古代星像學家把天上的星星分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等。其中三垣指紫微星垣,太微星垣和天市星垣。紫微星垣居於正中,據傳皇天上帝的居所(紫宮)就在紫微星垣中,人間皇帝自稱「天子」便仿皇天上帝居所的名字用其「紫」字為紫禁城。故宮是以黃瓦、紅牆、金飾、白石構成的建築群。其中黃色琉璃瓦是天子的象徵。
紫禁城最初的建設投入工匠23萬人,民工士兵上百萬,前後延續了15年之久。引用維基百科

    這麼大的地方,我們只走了中軸線附近的景點走馬看花聽導遊說故事;前後約3個小時結束,團遊只能如此。

20130414北京行067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位當子午,故名午門。午門正面墩台下有三個門洞。東西墩台拐角處各有旁門,向西開的叫左掖門,向東的叫右掖門,兩者先東西向再折向北方,所以從後面看就是五個門洞。中門為皇帝專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時,皇后乘坐的喜轎可以從中門進宮,又通過殿試選拔的狀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試結果後可從中門出宮。東側門供文武官員出入。西側門供宗室王公出入。兩掖門只在舉行大型活動時開啟。

20130414北京行070  

    太和門為入北京故宮第四道門(前三道依次為天安門端門午門),過此門方見太和殿,故名。太和門是紫禁城中最高大的一座宮門,為外朝正門,寬七間,佔地面積1371.4平方米。

    太和門廣場南端,有一條東西向的內金水河,水源來自護城河。其中太和門前的河段是紫禁城內最寬最華麗的一段,因其形似玉帶又稱玉帶河。河上有五座漢白玉石橋,統稱金水橋。金水橋中間的一座供皇帝走的,叫「御路橋」;兩邊是宗室親王走的,叫「主公橋」;邊上的則是三品以上官員走的,叫「品級橋」。御路橋直通太和門的石板路名叫御路。太和門前有一對高大的銅獅子,這樣的銅獅子在皇城內只有六對。

    太和門施工中,皇瓦紅牆為御用tone調。

20130414北京行071

  太和門前銅獅子雄偉壯麗。

20130414北京行075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北京故宮三大殿南面第一座,該殿是明清兩代北京城內最高的建築,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和屋頂最高的大殿,堪稱中華第一殿。因皇帝登基、冊立皇后等重大儀式都在此進行。它是皇權的象徵,因而在各種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與眾之不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三層漢白玉石建成的基台上,合稱「三大殿」。「三大殿」和東面的文華殿、西面的武英殿合稱「外朝」。三大殿建立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太和殿的皇帝寶座正好就在這條中軸線上。(請參考樓上紫禁城繪圖)

20130414北京行077  

     左側為中和殿與保和殿,因外國領導來參觀,院方立做管制,遊客全由東側通道進出,不得進入中軸線之景點參觀。

20130414北京行078  

     清裝拍戲劇組人員。

 

20130414北京行079

           乾清門前因外國領導來訪武警拉封鎖線管制遊客,我們在右側等待解除。乾清門是北京故宮內廷正門,過此門方見乾清宮,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在清朝,這裡是皇帝聽政的地方。在乾清門「御門聽政」的慣例始於順治帝。御門聽政一般在早上8點開始。聽政時皇帝坐在乾清門內的臨時座位上,前來奏事的官 員跪在門口向皇帝報告,然後皇帝作出決定,稱為「降旨」。奏事完畢後,大臣從東面的台階退下。然後輪到下一位官員上前。  

20130414北京行080  

    乾清門廣場是一個東西長、南北窄的矩形廣場。廣場西面是隆宗門,東面是景運門。這個小廣場是故宮外朝和內廷的分界:廣場北面,包括乾清宮在內的三宮六院被視為內廷;廣場以南,三大殿加上文華、武英兩殿就是外朝。

20130414北京行082  

     乾清宮: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嘉慶三年(1798年)重建,明、清年間曾是不少皇帝居住、處理政務及停靈的地方;乾清宮為故宮「後三宮」之第一宮。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重檐廡殿頂。明思宗崇禎於此宮內迫周皇后懸樑自盡,至清康熙時為康熙幼年時代寢室。

      結束管制後,遊客蜂擁而入至乾清宮。

20130414北京行083  

     擠進乾清宮拍下這張照片,內有「正大光明」匾,清朝雍正帝設「祕密立儲」制度後傳位詔書藏此匾後,它成為紫禁城內家喻戶曉的宮室。清初該宮也是皇帝的寢宮,康熙六十一年,聖祖駕崩,清代第三個皇帝雍正踐祚,遂以大行皇帝久居乾清宮,基於孝道,自己不願再於乾清宮起居,將皇帝寢宮西遷至養心殿。移居養心殿後,皇帝就不再居住在這裡了。

20130414北京行087

     養心殿: 清朝自雍正之後,皇帝在故宮內的實際居所,慈禧、慈安二太后垂簾聽政就在養心殿東暖閣。內設寶座、御案,皇帝在此辦理日常政務及接見大臣。 

 

 20130414北京行088

     養心殿上方藻井金壁輝煌,主殿為一「工」字型建築,面闊三間,長達三十六米,進深亦為三間,達十二米。主殿正中設皇帝御座和御案,為皇帝處理朝政,接見大臣之所。御座後設有屏風,其後左右兩側各有一掛帘小門,可通皇帝寢室,兩門門側的後牆上為青布遮蓋的書櫥,藏各類古今典籍,以備帝王參考。御座正上懸清世宗(雍正)手書「中正仁和」匾額。

垂簾聽政2

       養心殿東暖閣,慈禧垂簾聽政的地方,黃色簾幕後面見下圖。

垂簾聽政1

       養心殿東暖閣慈禧太后垂簾聽政處。 

 20130414北京行091

      養心殿牌匾,右邊為滿文,年代久遠歷經風霜,見證多少宮廷鬥爭故事。

20130414北京行100  

     古蹟需要不斷的整修。

20130414北京行103  

      儲秀宮在明朝和清朝前期,居住在內者都是身分普通的一般嬪妃,但自從清嘉慶朝開始,由於嘉慶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孝淑睿皇后住過這所宮院,因此在清後期,儲秀宮的地位大大的提高。

      清末時期的慈禧太后,在咸豐二年以貴人的身分入宮後,便是居住在這所宮院中,之後她也是在儲秀宮的後殿麗景軒內生下了愛新覺羅·載淳。之後她在儲秀宮度過了身為懿嬪、懿妃、懿貴妃的歲月。咸豐十一年,隨著丈夫的駕崩、兒子登基,她和皇后一同以皇太后的身分住進了長春宮。光緒十年,慈禧太后又再度住進了年輕時曾住過的儲秀宮,隨後在此慶祝自己的五十大壽。
      慈禧太后在中年及晚年住在這裡時,為了配合她個人的需要,因此對此宮作了改建;將儲秀宮和前面的翊坤宮打通,拆除隔開兩宮的宮牆和宮門,使之成為一所相連接的宮殿,並在被拆除的宮門原址上新建一座體和殿,用作為兩宮之間的穿堂殿。

20130414北京行104

     儲秀宮景一

20130414北京行105  

    儲秀宮內景二

20130414北京行109  

     麗景軒為儲秀宮後殿,據文獻載慈禧初入宮時即居於儲秀宮,並於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在後殿生下載淳,即後來的同治皇帝。同治十一年(1872年)皇帝大婚後,嘉順皇后阿魯特氏居住儲秀宮,直到光緒元年(1875年)二月去世。光緒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50大壽,大修儲秀宮,以聖母皇太后的身份再次居住儲秀宮,時將後殿思順齋改名為麗景軒。

    清朝晚期在麗景軒內建有小戲台。清遜帝溥儀曾在此舉辦西餐宴會。溥儀在宮中過的是一種中西合璧的生活,餐廳內既有中式桌椅,又有西餐用具和玻璃吊燈。溥儀退位後,飲食生活雖不能與昔日相比,但仍放不下遜帝的架子,講究排場。現陳列的是溥儀用餐的情景,依據1924年溥儀出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的點查報告》復原。現為宮廷生活原狀式陳列,並有“溥儀生活展

20130414北京行107

        麗景軒內展示溥儀居家一

 

 

 20130414北京行108

 

      麗景軒內展示溥儀居家二

 

20130414北京行110  

    麗景軒內展示溥儀戎裝像,你覺得有皇帝命嗎?

20130414北京行111

    行進於此不知何宮何院?後宮內紅牆通道何其多!

20130414北京行112

    漂亮的金龍琉璃宮牆。

20130414北京行116

      御花園千秋亭

  20130414北京行117  

    總算走到故宮後方御花園左側千秋亭,紅色牌子為一級古樹300年以上。

20130414北京行119  

     御花園古柏蔥鬱,雖然面積不大,花木奇石林立景色優雅古色古香

20130414北京行122

   

    神武門是北京紫禁城的北門,目前作為故宮博物院的正門。神武門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稱玄武門。清康熙年間,為避康熙帝「玄燁」名諱而改今名。

    出神武門就算離開紫禁城,門口留影感謝自己這麼辛苦參觀走完這麼長的歷史。

20130414北京行125  

     紫禁城52米寬的護城河。右上有四周城牆的角樓(黃色樓宇)。

20130414北京行127

     故宮神武門正對面為景山位於紫禁城中軸線上,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即為此地。 20130414北京行128  

      上遊覽車前再來一張神武門臨去秋波!

20130414北京行129  

      回到現實世界,王府井大街人行步道一景。

20130414北京行131  

     小吃街上烤蠍子、海星、海馬攤位,你敢吃嗎?

20130414北京行132  

     糖葫蘆攤位

20130414北京行133  

    王府井周邊街上熱鬧的程度

Day 2 結束! 寫得最辛苦的一篇日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t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