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遇見春天茶鄉與櫻花道(2016/03/22)

春雨綿綿,今日稍歇,久未騎乘出遊,雖天空仍是灰濛濛的,只要不下雨就出去走走吧,午後向東往南港汐止石碇山區翻山越嶺,去享受汗流夾背大汗淋漓的喜悅,春天,萬物生長,綠樹成林,蓊鬱花開五顏六色,好不繽紛!

20160322茶鄉櫻花道11.jpg

https://www.google.com/maps/d/edit?mid=zEfCetu2MRno.kggIJhbtkNv4&usp=sharing

今天的騎乘路線圖約33公里,請點擊上列google線上地圖。

20160322茶鄉櫻花道01.jpg

永吉路東行至忠孝路底右行研究院路,舊庄街後一路緩坡直上,近余氏古厝茶園處開始陡坡之字形盤旋而上,到了鹿窟紀念碑已是舊庄路最高點,也是與汐碇路的交會點,此處為南港、石碇、汐止的交會區。歷史上國府撤退來台,匪諜滲透全台各地,鹿窟被疑為中共武裝基地,軍方大肆搜捕誣陷百姓為匪諜入罪,集體囚禁於光明寺逼供並予於殺害的處所,上方光明禪寺供有死難百姓的牌位。

摘錄台北縣政府鹿窟事件紀念碑文參考: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政局動盪不安,厲行威權統治,肅殺氣氛瀰漫全台。

1952年12月29日凌晨,軍警包圍鹿窟山區,逮捕被疑為中共支持的武裝基地成員之村民,至3月3日為止。其間因案波及, 於2月26日至瑞芳圍捕,3月26日又至石碇玉桂嶺抓人。前後近四個月,牽連者二百多人。經判決死刑者35人, 有期徒刑者百人,是1950年代最大的政治事件,史稱鹿窟事件。

鹿窟村民被捕之後,多移送鹿窟菜廟(今光明寺)。未經對覽查證,即以刑求逼供所得自白或他人供詞,加以定罪, 造成無數冤獄折磨,以致家破人亡,傷痛欲絕。

今日立碑,除追悼冤魂,緬懷往事,更要記取當時任意逮捕判刑,蹂躝人權的教訓,共同攜手為建設台灣成為民主法治, 公平正義的社會而努力。

台北縣政府 2000.12.29

20160322茶鄉櫻花道02.jpg

光明禪寺舊稱為當地菜廟,位於碇南路二段鹿窟巷,需由碇南路公車站牌處180度迴旋陡坡而上,站立於禪寺門口平台可展望群山綿延,山巒疊翠,只可惜今天氣候不佳遠方山頭雲霧靄靄,門口閒散趴著兩隻家犬,大地靜寂無聲,梵唱聲音也聽無,沒見到一個比丘或比丘尼,這樣幽靜更平添思古肅殺之悲情,想當年的腥風血雨,不是一個紀念碑或賠償就可轉型正義,當權者應警惕記起教訓,莫讓歷史重演。

20160322茶鄉櫻花道03.jpg

光明寺門口這條馬路,過了這個石碇與汐止的區界,稱為屬汐止區的水源路。

20160322茶鄉櫻花道05.jpg

續行有一小段陡坡來到高點的木造觀景台,登上高台遠處白茫茫,今天無展望。

20160322茶鄉櫻花道04.jpg

這裡已經是汐止區也是勤進路與水源路的岔點。這篇遊記好像是個人秀!又貼了一張人像,是無圖可po啊!,本來無意寫這篇網誌,只是來此一遊照相存證罷了!

20160322茶鄉櫻花道06.jpg

勤進路(橫)與石汐路(縱)岔口丁字路型,前次走大尖山到四分尾山就從石汐路下山回天秀宮,櫻花樹已落盡花紅,春天綠油油的新芽郁郁葱蔥。

大尖山四分尾山日誌:http://watson450924.pixnet.net/blog/post/111010072-%e5%a4%a7%e5%b0%96%e5%b1%b1%e5%9b%9b%e5%88%86%e5%b0%be%e5%b1%b1%e7%a7%80%e5%b3%b0%e7%80%91%e5%b8%83  

20160322茶鄉櫻花道07.jpg

20160322茶鄉櫻花道08.jpg

20160322茶鄉櫻花道09.jpg

20160322茶鄉櫻花道10.jpg

20160322茶鄉櫻花道11.jpg

連po5張花景照片,勤進路接近秀峰瀑布天道清修院道路兩旁春意盎然,沿路盡是櫻花紅,也許春天的雨水打花,繽紛落盡,抬頭仍是芽芽新綠,枝芽崢嶸競相出頭,沐浴在這的悠情春光裡,那裡不是風景?

20160322茶鄉櫻花道12.jpg

勤進路邊的櫻花樹即將飄零的落花與新葉,綠油油的新鮮顏色,吸引了一對紅嘴黑鵯來覓食,另一隻在鏡頭外,105mm焦段逆光拍攝,當下就會覺得D90相機;DX格式片幅機身,APS-C鏡頭,解像能力不足,當然長焦鏡頭未帶,也是拍不成飛羽的要素,哈哈!找理由。飛羽名稱網路上快速請教業餘專家得知,在此感謝。

20160322汐碇路_26.JPG

勤進路繼續下行,滑過險降坡來到秀峰瀑布入口處。

20160322茶鄉櫻花道14.jpg

20160322茶鄉櫻花道15.jpg

20160322茶鄉櫻花道16.jpg

進入汐止市區過去稱為水返腳,也是有很多歷史遺跡可以憑弔的小城,基隆河氾濫潰堤不再,經濟繁榮,汐止的發展一日千里。圖為汐止高架火車新站對面體育場秀峰路人行道的展示牌,說明舊時樟樹灣火車隧道口立面,明治維新時期首任的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在台灣可能是唯一的墨寶"開物成務"復刻石頭匾額,雖然其終身未到過台灣。右邊不鏽鋼文字說明牌,敘述清治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從事建設臺灣鐵路等一系列洋務改革,為臺灣的現代化奠定了深遠的基礎,與日據時伊藤博文與台灣關係的兩位官方人員。2008年9月後,縱貫線將由地下化後的南港站改行新線並穿越新隧道;而樟樹灣隧道則不會再有列車行駛,走入歷史目前南港隧道已改建為機車與腳踏車專用道。

回顧這些歷史後,天色已晚,該是回家晚飯的時候了!

 

 

 

 

 

 

arrow
arrow

    wat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